首页> 古诗词> 贼退示官吏
古诗词
  • 贼退示官吏

    癸卯岁,西原贼入道州,焚烧杀掠,几尽而去。明年,贼又攻永破邵,不犯此州边鄙而退。岂力能制敌与?盖蒙其伤怜而已。诸使何为忍苦征敛,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。

    昔岁逢太平,山林二十年。 泉源在庭户,洞壑当门前。 井税有常期,日晏犹得眠。 忽然遭世变,数岁亲戎旃。 今来典斯郡,山夷又纷然。 城小贼不屠,人贫伤可怜。 是以陷邻境,此州独见全。 使臣将王命,岂不如贼焉? 今彼征敛者,迫之如火煎。 谁能绝人命,以作时世贤! 思欲委符节,引竿自刺船。 将家就鱼麦,归老江湖边。

    癸卯年,西原贼人攻入道州城,焚烧杀戮掠夺,几乎扫光全城才走。第二年,贼人又攻打永州并占领邵州,却不侵犯道州边境而去。难道道州官兵能有力制敌吗?不过是蒙受贼人的哀怜而巳。催缴赋税的官吏为什么还如此忍心苦苦搜括呢?因此作诗一篇给官吏们看看。我早年遇到了太平世道,在山林中隐居了二十年。清泉水流经过我家门口,山涧洞谷对着我家门前。田租赋税有个固定期限,日上三竿依然安稳酣眠。忽然间遭遇到世道突变,数年来亲自从军上前线。如今我来治理这个郡县,又遇到蛮夷来骚扰侵犯。县城太小蛮夷无意洗劫,百姓贫穷他们也觉可怜。因此他们攻陷邻县境界,唯有这个道州独自保全。奉皇命来收租税的使臣,难道还比不上盗贼慈善?现在那横征暴敛的官吏,催赋逼税恰如火烧油煎。谁忍心断绝人民的生路,换取时世所称赞的忠贤?我想辞去官职丢弃符节,拿起竹篙自己动手撑船。带领全家回到鱼米之乡,告老归隐住在那江湖边。

    参考资料:

    1. 彭定求 等 .全唐诗(上) .上海 :上海古籍出版社 ,1986 :608 .
    2. 于海娣 等 .唐诗鉴赏大全集 .北京 :中国华侨出版社 ,2010 :212-213 .
    3. 蘅塘退士 等 .唐诗三百首·宋词三百首·元曲三百首 .北京 :华文出版社 ,2009 :15 .
  • 译文及注释
    译文

    癸卯年,西原贼人攻入道州城,焚烧杀戮掠夺,几乎扫光全城才走。第二年,贼人又攻打永州并占领邵州,却不侵犯道州边境而去。难道道州官兵能有力制敌吗?不过是蒙受贼人的哀怜而巳。催缴赋税的官吏为什么还如此忍心苦苦搜括呢?因此作诗一篇给官吏们看看。

    我早年遇到了太平世道,在山林中隐居了二十年。

    清泉水流经过我家门口,山涧洞谷对着我家门前。

    田租赋税有个固定期限,日上三竿依然安稳酣眠。

    忽然间遭遇到世道突变,数年来亲自从军上前线。

    如今我来治理这个郡县,又遇到蛮夷来骚扰侵犯。

    县城太小蛮夷无意洗劫,百姓贫穷他们也觉可怜。

    因此他们攻陷邻县境界,唯有这个道州独自保全。

    奉皇命来收租税的使臣,难道还比不上盗贼慈善?

    现在那横征暴敛的官吏,催赋逼税恰如火烧油煎。

    谁忍心断绝人民的生路,换取时世所称赞的忠贤?

    我想辞去官职丢弃符节,拿起竹篙自己动手撑船。

    带领全家回到鱼米之乡,告老归隐住在那江湖边。

    注释

    参考资料:

    1. 彭定求 等 .全唐诗(上) .上海 :上海古籍出版社 ,1986 :608 .
    2. 于海娣 等 .唐诗鉴赏大全集 .北京 :中国华侨出版社 ,2010 :212-213 .
    3. 蘅塘退士 等 .唐诗三百首·宋词三百首·元曲三百首 .北京 :华文出版社 ,2009 :15 .

  • 赏析

    癸卯岁,西原贼入道州,焚烧杀掠,几尽而去。明年,贼又攻永破邵,不犯此州边鄙而退。岂力能制敌与?盖蒙其伤怜而已。诸使何为忍苦征敛,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。昔岁逢太平,山林二十年。泉源在庭户,洞壑当门前。井税有常期,日晏犹得眠。忽然遭世变,数岁亲戎旃。今来典斯郡,山夷又纷然。城小贼不屠,人贫伤可怜。是以陷邻境,此州独见全。使臣将王命,岂不如贼焉?今彼征敛者,迫之如火煎。谁能绝人命,以作时世贤!思欲委符节,引竿自刺船。将家就鱼麦,归老江湖边。  此诗和《舂陵行》都是作者反映社会现实,同情人民疾苦的代表作,而在斥责统治者对苦难人民的横征暴敛上,此诗词意更为深沉,感情更为愤激。  在诗中,元结把起义的少数民族称之为“贼”,固然表现了他的偏见,但他把“诸使”和“贼”对比起来写,通过对“贼”的有所肯定,来衬托官吏的残暴,这对本身也是个“官吏”的作者来说,是非常难能可贵的。  全诗共分四段。第一段由“昔年”句至“日晏”句,先写“昔”。头两句是对“昔”的总的概括,交代他在作官以前长期的隐居生活,正逢“太平”盛世。三、四句写山林的隐逸之乐,为后文写官场的黑暗和准备归老林下作铺垫。这一段的核心是“井税有常期”句,所谓“井税”,原意是按照古代井田制收取的赋税,这里借指唐代按户口征取定额赋税的租庸调法;“有常期”,是说有一定的限度。作者把人民没有额外负担看作是年岁太平的主要标志,是“日晏犹得眠”即人民能安居乐业的重要原因,对此进行了热情歌颂,便为后面揭露“今”时统治者肆意勒索人民设下了伏笔。  第二段从“忽然”句到“此州”句,写“今”,写“贼”。前四句先简单叙述自己从出山到遭遇变乱的经过:安史之乱以来,元结亲自参加了征讨乱军的战斗,后来又任道州刺史,正碰上“西原蛮”发生变乱。由此引出后四句,强调城小没有被屠,道州独能促使的原因是:“人贫伤可怜”,也即“贼”对道州人民苦难的同情,这是对“贼”的褒扬。此诗题为“示官吏”,作诗的主要目的是揭露官吏,告戒官吏,所以写“贼”是为了写“官”,下文才是全诗的中心。  第三段从“使臣”句至“以作”句,写“今”,写“官”。一开始用反问句把“官”和“贼”对照起来写:“使臣将王命,岂不如贼焉?”这是抨击官吏,不顾丧乱地区人民死活依然横征暴敛的愤激之词,是元结关心人民疾苦的点睛之笔。而下两句指陈事实的直接描写:“今彼征敛者,迫之如火煎”,更活画出一幅虎狼官吏陷民于水火的真实情景。和前面“井税”两句相照应,与“昔”形成鲜明对比,对征敛官吏的揭露更加深刻有力。接下来的两句:“谁能绝人命,以作时世贤?”以反问的语气作出了断然否定的回答,揭示了“时世贤”的残民本质。“绝人命”和“伤可怜”相照应,“时世贤”与“贼”作对比,这里对“时世贤”的讽刺鞭挞之意十分强烈。更为可贵的是诗人在此公开表明自己不愿“绝人命”,也不愿作“时世贤”的决绝态度,并以此作为对其他官吏的一种告诫。  第四段由“思欲”句至“归老”句,向官吏们坦露自己的心志。作者是个官吏,他是不能违“王命”的,可是作“征敛者”吧,他又不愿“绝人命”。诗人对待这一矛盾的处境的办法是:宁愿弃官,归隐江湖,也绝不去做那种残民邀功、取媚于上的所谓贤臣。这是对统治者征敛无期的抗议,此处充分清楚地表明作者对民瘼的热情关心。  元结在政治上是一位具有仁政爱民理想的清正官吏;在文学上反对“拘限声病,喜尚形似”(《箧中集序》)的浮艳诗风,主张发挥文学“救时劝俗”(《文编序》)的社会作用。这首诗不论叙事抒情,都指陈事实,直抒胸臆,没有一点雕琢矫饰的痕迹,而诗中那种忧时爱民的深挚感情,如从胸中自然倾泄,自有一种感人之处,亦自能在质朴之中成其浑厚,显示出元结诗质朴简古、平直切正的典型特色。沈德潜说:“次山诗自写胸次,不欲规模古人,而奇响逸趣,在唐人中另辟门径。”(《唐诗别裁》)

    参考资料:

    1. 萧涤非 等 .唐诗鉴赏辞典 .上海 :上海辞书出版社 ,1983 :630-632 .

  • 元结

    元结(719~772年),中国唐代文学家。字次山,号漫叟 、聱叟 。河南鲁山人。天宝六载(747)应举落第后,归隐商余山。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。安禄山反,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 (今湖北大冶境内),因号猗玗子。乾元二年(759),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,招募义兵,抗击史思明叛军,保全十五城。代宗时,任道州刺史,调容州,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,政绩颇丰。大历七年(772)入朝,同年卒于长安。 ▶ 107 篇诗文    ▶ 5 条名句

  • 相关推荐
  • 援车登陇坂,穷高遂停驾。延望戎狄乡,巡回复悲咤。 滋移有情教,草木犹可化。圣贤礼让风,何不遍西夏。 父子忍猜害,君臣敢欺诈。所适今若斯,悠悠欲安舍。

    参考资料:

  • 古昔有遗叹,所叹何所为。有国遗贤臣,万事为冤悲。

    所遗非遗望,所遗非可遗。所遗非遗用,所遗在遗之。

    嗟嗟山海客,全独竟何辞。心非膏濡类,安得无不遗。

    参考资料:

  • 农臣何所怨,乃欲干人主。不识天地心,徒然怨风雨。将论草木患,欲说昆虫苦。巡回宫阙傍,其意无由吐。一朝哭都市,泪尽归田亩。谣颂若采之,此言当可取。

    参考资料:

了解古诗词 :
古诗词

古诗词大全收录古诗词近30万首,诗句300万条,包含唐诗三百首,涵盖各朝各代的经典古诗词,您可以通过诗词、诗句、作者、句首、句尾的关键词查询到对应的诗词。

最新更新: 《戏简朱公武刘邦直田子平五首》 《王殿丞举通判桂州》 《使东川。嘉陵驿二首(篇末有怀)》 《减字木兰花 其十三 铁栅栏中的玫瑰》 《采莲图》 《送临江胥令》 《感秋呈宏父兼呈周楚望三首 其三》 《送李微之粹成都》 《谒孝陵》 《读苏叔党汝州北山杂诗次其韵》
更新时间:2024-03-29 16:44:51
工具链接
©2012-2024  乐归网  All Rights Reserved  测网速  组词  英语单词  网速测试    房贷计算器  
鄂ICP备20010684号-7